謝玉紅在致辭中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國內對環保從認識到實踐都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黨的“十三五”也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節能環保壓力,使得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迎來了契機。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建筑垃圾產量將達到15億噸,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將達150億噸,但建筑垃圾利用率卻不到5%,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率不足30%,謝玉紅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中華環保聯合會與鄭州鼎盛聯合成立全國城市固廢產業戰略聯盟,為共同提高我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提供幫助。
李金勇表示,我國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廢棄物垃圾,造成資源大量浪費的同時,也嚴重污染了環境。一直以來,鄭州市高新區都在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鄭州市高新區建筑垃圾消納場是高新區政府管委會與鄭州鼎盛集團一同探索的建筑垃圾資源化模式,目前消納場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銷量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李金勇同時還表示,未來鄭州還將建立更多的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生產線,提升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建設綠色家園。
盧洪波說:鄭州鼎盛從2004年開始投入建筑垃圾處理領域,歷經十年,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建筑垃圾處理經驗。盧洪波表示,鄭州鼎盛未來將進一步抓實際、促發展,為實現國家“碧水藍天、中國夢”做出貢獻。
胡幼奕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政策和法規還不健全,有關建筑垃圾管理的法規尚屬起步階段,嚴重制約了行業發展速度。胡幼奕表示,從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考慮,建筑垃圾的回收與利用勢在必行。因此,需要呼吁人們樹立建筑垃圾資源化應用理念;其次、建立完備的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制度;再次、加強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基礎研究;制定和完善金融、稅收等相關政策與標準。
孫可偉教授指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產業已經在國家層面上提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且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中。在國家各部委的“十二五”規劃中都有涉及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的內容。同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產品也已經被國家列入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范圍。未來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將迎來發展機遇。目前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項目的設計,總體還比較粗糙,照搬別人或只憑經驗居多,建議業內能夠多下功夫,科學設計,提升設計水平和技術應用水平,把握發展契機,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劉英魁對國家現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政策進行解讀,建筑廢棄物須納入資源化利用,設立建筑廢棄物處置收費制度,政府投資工程應優先使用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并對北京、義烏、青島、新鄉等城市出臺的地方政策進行解讀。劉英奎還針對大家關心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申報、立項進行解答,他指出,申報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應分析申報要求、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并快速準備資料填報表格。
趙由才詳細講解了建筑固廢再生回收成套設備配置的破碎、篩分、收塵、自動化控制、除泥、風選、磁選、封閉模塊等八大系統及再生建材制品系統:板、塊、磚、混凝土、砂漿。趙由才特別指出粗、中、細三類再生骨料同時自動化產出 成功的實現渣土雜質剝離,骨料品質高,滿足生產各種建材制品級配需要 實現建筑垃圾消納,此外,多級破碎、篩分、磁選、風選等工藝的交叉應用,提高了再生骨料品質,為制造建材創造了條件 。
劉立新指出,目前我國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將建筑垃圾破碎分級后作再生骨料配置再生混凝土,或利用再生骨料生產混凝土砌塊、混凝土磚、隔墻板、干粉砂漿等制品,以及將建筑垃圾破碎后用作道路的基層材料。劉立新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提出建議,建議制訂切實可行的建筑垃圾回收制度,制訂適合各省市實際情況的建筑垃圾處理和再生利用規劃,并推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產業化生產、分級及質量檢驗方法。此外,還應積極開展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編制建筑垃圾處理和再生利用的配套技術標準。
蔡基偉表示,用機械法從廢棄混凝土中分離原狀集料時,不宜采用簡單破碎的防止,而應采用預破加研磨的方式。此外,用于再生混凝土的原狀粗集料不需沖洗,沖洗吹強度反而會降低。蔡基偉同時指出,再生細集料性能改善的方法及提高利用價值的途徑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從廢棄混凝土中分離原狀粗集料的機械法宜采用“搓”的方法(受切向力),不宜用“砸”的方法(受徑向力),未來再生骨料與原生骨料的搭配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優化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